全员核酸检验测试是大规模快速筛查新冠肺炎感染者、有效阻止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手段。因此,核酸检测工作员又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排雷手”。那么,医务人员采集的大量咽拭子样本是如何被快速检测出来的呢?怎么样才能做到100%检测并确保检验测试结果准确?8月19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黄冈市中心医院核酸检验测试实验室。
上午10时许,记者在该院检验科副主任桂瑞丰的带领下,走进该检测实验室。实验室分为试剂准备区、标本制作区和扩增区。
“三个区环境洁净度都必须在10万级以上,防止样本受到污染,样本受到污染就可能会产生假阳性。”桂瑞丰说。
经过二级防护后,我们走进试剂准备区。准备区门口摆着一个大冰箱,里面冷冻储存着检测试剂。主管技师章杰从冰箱中取出试剂,放在常温下解冻。操作台上,摆放着离心机和漩涡混匀器。
“从冰箱中取出的试剂解冻成液态后,会产生气泡,试剂管壁上也会附着细小液珠,要放在离心机上处理,清除气泡和管壁残留,保证试剂配比的精确。”桂瑞丰介绍。
章杰戴着乳胶手套,端坐在生物安全柜前,小心翼翼地用加样枪往一支大拇指粗的试管内加注试剂,进行配比。然后将配比好的试管放在混匀器上充分混合。紧接着,他打开一板试剂盒,将混匀的试剂加入试剂管。每一板共有96个婴儿小指头大小的锥形透明试剂管,密密麻麻,很容易看花眼而漏加,因此导致漏检。“所以这项工作必须特别专注、精细,送来的咽拭子必须做到100%检测,无一遗漏。”桂瑞丰说。
加注好试剂的试剂管要再次放到离心机上做处理,清除气泡和管壁残留,然后放在灯光下检查容量是否完全一致。“每一排试剂管内的试剂容量上限必须在一条线多分钟后,章杰将制作好的三板试剂盒密封后,放入传递仓,交由标本制作区的工作人员。试剂准备工作完成。
标本制作区是实验室风险等级最高的区域,离病毒最近,该区所有工作人员一定三级防护。医务人员在各个采样点采集的咽拭子样本,通过专用的转运箱,分批送到实验室后,放入专用传递仓。
“咽拭子的保存环境为2摄氏度到8摄氏度,转运箱内放有冰块,防止咽拭子长时间暴露在常温下出现假阴性。”桂瑞丰说。
标本制作区的工作人员从传递仓取到样本后,通过扫描采样管上的二维码,录入被采集对象的身份信息并编号。“这样的一个过程叫清样。目前,我们的采样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混采,就是把10个采集对象的咽拭子样本放入一支管内;另一种为单采,就是一人一管。大规模筛查的采样方式大多数都为混采,这样做才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对密接、次密接人员等重点人员的采样方式则为单采。混采样本如果检出阳性,就必须对这10个对象重新单采排查,以确定谁的样本中含有新冠病毒。”桂瑞丰介绍。
录入样本信息后,检测工作员在生物安全柜内,用加样枪小心翼翼地将提取的核酸样本一一加入检测试剂盒内的试剂管。这样,一份标本就制作完成。
制作好的标本封装好后,通过传递仓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扩增区。这里摆放着8台扩增仪,每4台连接一部电脑。“这样的一个过程是耗时最长的一个环节,一台扩增仪一次只能放96个标本,完成这96个标本的扩增需要90分钟。检测高峰期,8台扩增仪24小时轮流运转,日检测量可达8000至1万人次。如果核酸样本全部是采用混采方式采集,我们的日检测量可达8万至10万人次。”桂瑞丰说着打开一台电脑,“扩增完成后,通过电脑分析软件,对检测结果做多元化的分析,得出某个标本检测结果是阴性或是阳性。如果是阳性,我们要做复核,经过复核仍然呈阳性,我们要将该标本的检验测试情况及采集对象的身份信息上报至疾控部门,由疾控部门进一步复核并采取对应措施。”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